互聯網汽車金融巨頭仍在回血。
易鑫近期披露了2021年財報,核心業績指標相比2020年好轉,但總體業績水平仍未達到2019年水平。財報顯示,易鑫2021年實現營收34.94億元,同比僅增5%;凈利潤2895萬,較同期扭虧為盈。
易鑫扭虧背后,主要基于包括助貸、擔保、汽車后市場服務在內的交易平臺增長,而易鑫曾依傍的自營融資租賃業務繼續下滑,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也持續走低。
從易鑫的既往業績數據看,易鑫押注助貸業務,降逐漸低自營業務比重,企圖依靠助貸等平臺業務撐起第二增長曲線。2019年是易鑫業務轉型的重要節點,此后易鑫將戰略錨點向新車、二手車助貸業務傾斜,2020年至今,更是向二手車市場、車主抵押貸業務下沉。
不過,易鑫在拓展新業務時,遇到因模式粗放產生的侵犯消費者權益情況。此前,「鐳射財經」曾報道易鑫車主融資抵押貸業務與流量平臺合作的亂象,易鑫在58好借展示的汽車抵押貸服務頁面未披露貸款利率,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目前,易鑫的車抵貸助貸產品又重新在58好借上線,已展示融資成本。
知情人士透露,易鑫車抵貸產品是一款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的助貸產品,主要滿足車主的大額融資需求。該產品在2020年前后上線,與攜程、京東、58等頭部流量平臺合作獲客。
2020年11月,由騰訊牽頭的財團完成了對易鑫母公司易車的私有化,騰訊成為易鑫的大股東。受監管政策和汽車金融市場競爭環境影響,互聯網汽車金融市場近幾年遭遇了戴維斯雙殺,易鑫委身騰訊也被看做是最好的歸宿。
高增長風光不再。如今擺在易鑫面前的難題是,如何盡快挽回業績頹勢,修復自身估值。從資本市場的反饋來看,易鑫仍陷于業績波動導致的殺跌趨勢中,并且短期之內難以修復。
轉型繼續,尚未回血
作為互聯網汽車金融的頭部企業,易鑫業務主要包括新車交易、二手車交易、汽車貸款、汽車租賃、車抵貸,投資方有騰訊、京東等。雖有互聯網巨頭投資和上市企業身份加持,但股價和業績疲軟之勢還未緩和。
目前,易鑫主要業務包含交易平臺業務和自營融資業務。交易平臺業務為貸款促成服務、擔保服務、汽車后市場服務等,自營融資業務為融資租賃業務和其他自營業務。
貸款促成業務即助貸業務,促成合作金融機構向消費者發放汽車貸款,同時,易鑫利用旗下的融資擔保公司為助貸資產提供擔保,易鑫從消費者或合作金融機構收取服務費。
繼2020年遭遇業績巨幅虧損(2020年凈虧損達11.56億)后,易鑫2021年現金流量表有所改善。財報顯示,助貸業務和融資租賃業務仍為易鑫的業績支柱,2021年新增助貸收入和新增自營融資租賃收入合計23.47億元,同比增長75%,占總收入67%。
轉型步伐加快,易鑫助貸業務收入首超自營融資租賃業務。2021年,易鑫貸款促成服務收入19.52億元,同比增長65%;融資租賃服務收入11.56億元,同比下滑41%。二者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56%、33%。
縱向對比,易鑫的貸款促成服務所占營收權重,自2018年以來持續上升,2021年已超50%。融資租賃業務占比不斷下滑,從2017年的74%降到2021年的30%左右。
整體營收和利潤雖有增長,但未達到2019水平。易鑫在2019年收入達58億,凈利潤為3100萬。這也意味著易鑫的助貸業務在自營業務快速下滑過程中,還沒能撐起整體業績的持續增長。
拆解易鑫平臺交易業務不難發現,它除了重點發展助貸業務,還相繼布局擔保、后市場服務業務,這兩部分業務目前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雖小,但增速較快。
2021年,易鑫擔保服務收入2.22億,同比增長267%;后市場服務收入1.23億,同比增長345%。其中,擔保收入在2020年的增速高達723%,后市場服務于2020年下半年才開始啟動。
通過輕資產助貸模式,易鑫的資產規模擴大。2021年易鑫實現汽車融資交易量達53萬輛(2019年為52.2萬),通過貸款促成服務和自營融資業務促成的汽車融資總額約450億元,同比增長66%。
揭開易鑫汽車金融底層資產,二手車交易占比增加。2021年,易鑫新車和二手車交易量分別為29.3萬臺和23.7萬臺,同比增幅達到31%和80%。二手車交易占2021年融資汽車交易總額的45%,2020年這一數據為37%。
業內人士透露,易鑫在2021年加速入局二手車市場,依托在各地的銷售網絡搶占二手車經銷商。數據顯示,2021年易鑫已覆蓋近9000家二手車經銷店,而2020年這一數字為約3000家。
交易額增長的同時,資產質量和融資成本也有所改善。易鑫2021年的融資成本從2020年的5.4%降至4.2%。90天以上逾期率從2020年的2.28%下降到2021年的1.95%。對比2019年M3+逾期率僅為1.30%,易鑫的資產質量也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鐳射財經」還注意到,報告期內,易鑫的研發費用下降。2021年,易鑫研發費用為1.46億,相比2020年的1.5億下降3%。同時,銷售及營銷費用達13.58億,同比增長59%。
突圍難度上升
從自營到助貸,從為消費者購車提供融資服務到發力車主大額融資業務,從搶奪新車市場到大舉進軍二手車領域,以及布局擔保、汽車后市場服務,易鑫試圖打造輕資產、綜合汽車金融服務閉環。但互聯網汽車金融風口漸失,行業趨于合規有序階段,易鑫轉型突圍之路坎坷。
有汽車金融從業者透露,在金融細分領域中,汽車金融市場原本是一個比較優質的市場,但在各類玩家混戰之后,亂象頻出,汽車廠家金融與互聯網汽車金融市場份額失衡。
目前,汽車金融市場玩家主要包括商業銀行、汽車廠家和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隨著汽車市場交易活躍度上升,廠家金融和互聯網汽車金融等主體興起,其中廠家金融以汽車金融公司為載體,互聯網汽車金融通過下屬的融資租賃公司展業。
廠家金融憑借品牌和經銷網絡,在汽車金融市場中壓制著互聯網汽車金融的市場份額,也切掉了絕大部分的優質客群。例如,一汽、上汽、大眾等廠家金融利用獲客和價格優勢,在新車金融市場中處于頭部,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很難與其競爭。
為了避開競爭,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不得不把目標客群轉向被銀行和廠家金融篩選掉的客戶。但客群下沉就意味著風險上升,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只能通過抬高定價平衡風險。消費金融市場利率下行趨勢下,互聯網汽車金融的定價和風險模型也面臨挑戰。
轉向平臺交易的助貸模式,布局二手車業務,成為互聯網汽車金融企業追逐的方向。這一點從易鑫的業務轉型和財報數據也能看出,易鑫早期以自營融資租賃為支點,主要利用直租和回租的形式拓展汽車消費金融市場。
在展業模式上,易鑫早期也押注線下市場,通過加盟店的方式在全國擴張,逐漸向當地4S店滲透,服務被銀行和廠家過濾的客群。這種基于線下4S店的展業打法,也決定了易鑫的服務半徑,尤其是過度依賴金融業務,難以向汽車銷售、保險、維修等汽車后市場服務擴展。
在獲客、風險、成本、模式單一等因素制約下,易鑫開始降低自營業務比例,向平臺型互聯網汽車金融模式轉變。此后,易鑫把助貸模式引入購車和車抵貸業務中,并通過自有融資擔保公司控制資產風險,進而形成助貸業務閉環。
在助貸業務轉型過程中,易鑫仍會遇到獲客、風險、競爭難題。首先在新車市場,廠家金融的地位難以被撼動,易鑫能觸達的客群有限;其次向流量平臺買量,獲客成本較高,且容易引發消費者投訴、規則不合規等風險問題;最后易鑫在車抵貸業務上還會遇到平安普惠等老牌玩家競爭。
為了提升助貸模式的競爭力,易鑫多點發力,路線可分為布局擔保牌照,優化直銷團隊規模,以及避開新車領域加碼二手車業務。
2020年10月,易鑫集團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北京易車及投資者完成對大連融鑫的收購,易鑫擁有了自己的融資擔保牌照。大連融鑫為易鑫貸款促成服務的助貸資產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實現資產增信,易鑫也從中獲得擔保收入。
此外,易鑫在財報中還披露擁有超4000名服務人員,遍布340個城市,與31000多家汽車經銷商合作。易鑫也將投入更多資源發展二手車業務,預計2022年二手車業務占比繼續上升。直銷團隊加上二手車布局,可以讓易鑫提升獲客、風險管理、抵押資產處置效率。
相比傳統汽車金融模式,互聯網汽車金融的確可以涉及更多業務環節,各個環節都有一定的盈利空間。難就難在,每一個環節都對專業性要求較高,易鑫能否突圍,不得而知。